1.曹火星:为人民写作是我的职责
2.关于巴金的作品和文章
3.女生唱的歌词所有认识我,全都认识我是什么歌
4.学堂乐歌有哪些负面影响?
5.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课本全部歌曲
6.学堂乐歌的代表作有哪些?
7.求人教版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本目录,谢谢。
8.聂耳是怎样为 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灭亡》,1929年在《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寒夜》。短篇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和中国作协副。“”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文联副。
曹火星:为人民写作是我的职责
1、《小鸟请到这里来》
这是一首深情的歌曲,旋律优美流畅,通过“我们”与小鸟的对话表达了少年儿童与小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2、《百鸟朝凤》
这是一首唢呐独奏曲,是表现小鸟最形象的音乐作品之一。
《百鸟朝凤》经过民间艺人长期的充实加工,已经成为一首经典的民族器乐曲,走向了世界──1953年曾获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银奖,在世界各地演出深受各国人民欢迎。
3、《少先队员茶歌》
《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茶的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后发展为数人或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者身穿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执鞭,女的拿扇,作为模拟各种茶的用具,载歌载舞。
表演内容多为种茶、茶的过程。歌曲的体裁形式为小调。由周大风作曲的《茶舞曲》是一首典型的表现江南茶的歌曲,可以作为补充欣赏曲目。
4、《西湖春晓》
这是一首表现杭州西湖美景的歌曲。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合唱歌曲。歌词写得非常有意境:朝阳上柳梢、清烟漫山腰;柳浪莺声报晓、清风随波荡漾;人在镜中喧,船在画里游。一片诗情画意。
歌曲的节拍用八六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飘荡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船在画里游”的意境。
5、《唱山歌》
《唱山歌》是**《刘三姐》的插曲。“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她用歌声与财主作斗争,用歌声唱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声。
《刘三姐》是我国民间音乐中的瑰宝,20世纪60年代,最初以歌舞剧的形式出现,后来改编成**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最近由张艺谋导演的在桂林山水实景中的《刘三姐》更是引起了轰动。
经过50多年的不断充实、提高,《刘三姐》不仅成为我国民间音乐的宝贵财富,现在已经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窗口。
关于巴金的作品和文章
晚年,曹火星最满意的一张照片是他的一张侧面照,这张照片只拍到了他的右半张脸,让人看不到他那只坏掉的左眼。
曹火星个儿不算高, 1米7出头,鹅蛋脸,年轻时,长相清秀。1938年,14岁的曹火星加入了铁血剧社,成为宣传抗日的一名战士。最初,剧社里,没有女演员,女性角色由曹火星反串。为了效果逼真,曹火星特意蓄起了长发。
除了是一位出色的演员,曹火星更主要的身份还是一位作曲家,他作词作曲的《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历经近八十年,至今仍被广为传唱。
从创作的第一首歌《上战场》开始,曹火星一生创作过1600多首歌曲,其中一些歌曲由他亲自填词。在不同的 历史 时期,配合党的政策,曹火星创作了一系列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和传唱的歌曲。战争时期,白天要忙于党的宣传工作,这些歌多写于煤油灯下。新中国成立后,曹火星从事行政领导工作,也只能在夜晚创作,为了提神,他常把脚浸泡在一盆凉水中。这一时期,曹火星创作的或集体参与创作的还有大型作品歌剧《南海长城》、舞剧《石义砍柴》《霓裳泪》。
因为用眼过度,加上患上糖尿病,60多岁时,曹火星的左眼失明,右眼视力只有0.6。即便如此,他依然手握一个放大镜,用一只眼继续创作。
曹火星曾说道:“是党把我从一个无知少年培养起来的,既然担一个作曲家的名字,我就应该为人民写作,这是我的职责。工作再忙,也不能忘掉自己的职责。”
手中的笔也是一杆枪
1924年,曹火星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岗南村。从小性格腼腆,喜欢读书,1937年,13岁的曹火星一口气考上了三所中学,其中包括保定中学。全家人都很高兴。拿着父亲给的六块大洋,曹火星本打算踏上去保定的求学之路,但没想到“七七事变”爆发,曹火星被迫辍学。
“读书救国”梦破碎,曹火星便加入了中国***领导的青年抗日救国会,成为村里青救会的主任,帮民兵收粮食,带着儿童团员站岗放哨。
1938年初,少年曹火星瞒着家人,在一个深夜,偷偷跑出来,到平山县县农会参加革命。4月,平山县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了一支宣传队——铁血剧社(后名为群众剧社),14岁的曹火星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曹火星原名曹峙,1940年,剧社集体到华北联大学习,为表明抗战到底不怕牺牲的态度,很多年轻人都改了名字。同为老乡和剧社成员的张学新改名“张血星”,曹峙改名“曹火星”。“火”和“血”都是红色的,这表达了少年们想成为一颗红星,做一名无产阶级战士的愿望。
曹火星从小喜爱音乐,喜欢听村里人吹笛子、拉胡琴、敲锣鼓。上小学时,他对音乐老师弹奏的风琴很感兴趣。后来学校放,他借到一件筝琴每天弹来弹去,学会了识简谱。作为剧社唯一能识简谱的人,进入华北联大后,曹火星被分入音乐系。
初入学时,曹火星略显苦闷。“他一心想着拿着枪上战场,消灭日寇,认为那才是革命”,女儿曹红雯说。卢肃是曹火星的老师,也是《团结就是力量》的曲作者,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少年的心事,对他说:“你手中的笔也是一杆枪,你用它写出好的歌曲,鼓舞大家抗战,同样也能消灭敌人”。听了这话,曹火星安心了不少。很快,他写出自己的处女作《上战场》。卢肃看过后,认为不错,鼓励他发表,这首歌被发表在了学校的刊物上。
1943年,发表了《中国之命运》的小册子,宣扬“攘外必先安内”,破坏抗日统一战线,鼓吹中国之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延安的《解放日报》及时发表社论《没有***就没有中国》进行反击。
当时,群众剧社根据形势发展化整为零,组成若干小分队深入平西地区,宣传***的抗日主张。当年秋天,曹火星一行4人从边区总部河北阜平出发,徒步来到了堂上村,开展群众工作。
堂上村是现隶属北京房山霞云岭乡的一个偏僻小村庄,一间不大的房间内砌着一张炕、炕上放着一张小桌子,桌上有一盏煤油灯。这本是一个中堂庙的偏殿,也是曹火星的居所。
白天,曹火星参与剧社工作,晚上,便点着煤油灯,坐在炕沿上创作。当时,剧社在堂上村根据民间曲调填词创作了四首抗战歌曲,但觉得民歌力量不够,不能表达***和人民的抗日决心,于是,曹火星开始着手创作新歌。
他构思了三晚,最后用一夜的时间写出了《没有***就没有中国》。看着天空泛起鱼肚白,曹火星推开门,把这首新歌教给了一位在外站岗的儿童团小战士。“没有***就没有中国,没有***就没有中国,***辛劳为民族,***他一心救中国……”之后,这首歌就在村里广泛传唱。曹火星觉得民间流行的霸王鞭表演很有气势,便让老百姓一边耍霸王鞭,一边唱这首歌。
歌唱家王巍在《掌握时代脉搏的作曲家——火星》一文里写道:“仔细分析《没有***就没有中国》,你会发现这首歌惊人的质朴。歌词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老百姓心里的大实话,流畅、上口。”最初,《没有***就没有中国》在霞云岭、涞水和易县一带传唱,词曲在《晋察冀日报》上刊登后,这首歌就从霞云岭飞到了晋察冀边区,后,传遍了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的歌名被改成了《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最初歌词中的“他坚持抗战六年多”,随着时间变化,最终成为了“他坚持抗战八年多”。
“国仇家恨教育着我”
曹火星长得清秀白净,性格温和,嗓子也细,群众剧社刚开始没有女演员,常让曹火星反串。曹红雯讲起关于父亲的一件趣事,一次,剧社去部队慰问演出,两个团长坐在台下打赌曹火星是男是女,一个猜是男的,一个猜是女的。演出完一问,猜“是男的”那个赢了。曹火星的女装扮相常能达到以乱真的效果,为了扮演好角色,他蓄起了长发,剧社常要到各地宣传,风餐露宿,洗头也多有不便,后来,曹火星的头上都长起了虱子。“他就是一个小孩的心,很真诚,觉得这是党交给我的一个任务,我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曹红雯说。直到后来剧社来了女演员,曹火星才不再扮演女角,把长发剪成了短发。
曹火星手巧,那时,夜晚演出要点汽灯,但汽灯用的石棉灯泡不易买到,在露天演出,灯泡经常被风吹坏。曹火星总是用小镊子,把用过的灯泡碎片一点一点补在灯泡的裂口、小洞上,再滴上蜡油。在连续的演出中,这样“抢救”过的一个灯泡能用十多次。除了修灯泡,曹火星还会做小提琴。把羊肠子提到小河沟里,反复刮磨、冲洗、晾晒……把它做成琴弦。用打碎的碗片对琴的面板、背板进行去薄,再用砂纸刮削、打磨。
除了作曲、表演,曹火星还负责剧社的道具、舞美和印刷工作。曹火星和张学新还负责刻钢板,剧社大部分剧本、歌本都是由他们两个刻写油印。行军中,曹火星除了背背包、书包、乐器外,还要背一块沉甸甸的钢板和蜡纸。
1943年,抗日战场进入相持时期,也是最艰难的时期。日军在秋季开始扫荡,剧社要跳出包围圈,向平西地区转移。据张学新在《祖国在我心中——怀念火星同志》一文中回忆,一天夜里,曹火星和张学新带领剧社成员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拒马河水深齐腰,二人带领大队在细雨中,夜行七十多里,到达平西根据地,天还没亮。两人在村边的大树旁,背靠着背坐在背包上,竟呼呼大睡起来。
为了进行抗日宣传,他们要深入游击区、敌占区,在敌人的碉堡下演戏、唱歌、喊话、贴标语。曹红雯回忆,父亲曾向她讲过,在敌占区贴标语时,为了防止敌人发现,他们会先在标语的正反面都刷上糨糊,一面贴在背上,趁人不注意时,往墙上一靠,标语就粘在了墙上。“(天)黑布隆冬的,敌人就在前面,我们贴上特高兴”。
在对女儿的讲述中,曹火星把自己这段经历当作笑谈,但实际上,他经历的战斗却很残酷。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曹火星和一位同志到平山温塘日本人的碉堡下做政治攻势,向他们喊话:“你们没有多少天了,快投降吧”。敌人冲着喊话的地方一顿扫射,曹火星的同志就牺牲在了他跟前。
1943年,日军的一次大扫荡后,曹火星和同志们帮助老百姓去打扫战场,发现房东和他的小孙子被敌人用挑死在路边。“这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曹红雯说。同年年末,曹火星的老家岗南村也发生了惨案,100多位老百姓被日军,曹火星的父亲也死在这次劫难中。“国仇家恨教育着我,冲击着我的 情感 ,也激起我的创作冲动”,曹红雯在《曹火星与》一文中,引述父亲的话。就在那一年,曹火星创作了《枪口向法西斯瞄准》《前线需要更多的炮弹》《选举小唱》《战斗生产工作社》等多首歌曲。
人民作曲家
曹火星和妻子齐玉珍十多岁时相识,在革命斗争中深化了感情,齐玉珍也是群众剧社的成员。为了抗日,曹火星和妻子以及剧社里的其他几对情侣约定:抗战不胜利,就不结婚。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曹火星和齐玉珍完婚,次年,他们的大女儿曹红雯出生。
在曹红雯的住所,有一本黑色封皮的本子,封面上写着“作品底稿”。翻开来第一张,是娟秀而有力的小字写就的目录,按年份划分,从1943年一直记到了1965年。字体工整,大小一致,像打印出来的一样。一张张底稿写在薄薄的描摹纸上,又被贴在本子里,因为年代久远,纸张已经发黄发脆。这本子本是用来记账的账簿,被曹火星拿来整理自己的作品。但曹火星的代表作《没有***就没有中国》的原稿并不在其中,“打仗时,哪有保留原稿的想法”,曹火星曾对女儿说。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底稿也遗失在了战火中。
曹火星的歌曲都是在战斗、工作间写成,很多来自生活体验和亲身感受。时期,曹火星又写下了《穷人一条心》《把革命战争深入到蒋营区》等数十首歌曲。在不同 历史 时期,曹火星结合着党宣传的各项政策写歌。
“火星不是象牙之塔中的艺术家,靠的不只是天才和技巧,如周巍峙同志所说,他‘在斗争中成长,在苦学中提高’”,张学新评价曹火星说。
曹火星的创作有旋律流畅、平易上口的特点,虽然是为了宣传,但不是板起面孔教训人,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和传唱。他写的《拥护***》是全国解放后,华北地区流传较广的一首歌曲。这首歌用了北方民歌常见的微调式,旋律像小河淌水,词曲紧密结合,唱起来像说心里话一样亲切。
曹红雯透露父亲有个习惯“从不吃梨”,这源于他抗战期间的经历。一次,他和几位同志去村里做群众工作,回来路上,遇见了敌人,几个人就跑散了。曹火星跑到了山里呆了三天,没有干粮,只能吃树上的梨充饥。当时他发着高烧,身体像钟摆一样,找不到重心,最后晕倒在了山里,被一位老百姓发现了,把他救了出来。自此之后,曹火星再也不吃梨了。
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成为国家新的工作重点。曹火星创作了《勘探工人之歌》等反映人民群众投身 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的歌曲。为了写《勘探工人之歌》,他去内蒙古勘探队和工人生活一个月。他说,只有这样,创作出的东西,才贴近人民生活。
曹火星曾说过:“我的命、我现在所有成就都是党和人民培育的结果”。
“在现在人看来这是‘官话’,但就是他的心里话,他经历过这种生活,所以有这样的认知”,曹红雯说。
温柔的,严厉的
曹红雯出生不久,因为父母要继续革命工作,她就被放在了老乡家抚养。直至天津解放,她才和老革命根据地的其他孩子被送到了天津保育院。刚到天津时,她头上长着疮,老革命根据地缺水,敌人一来就得转移,很难洗上澡。
曹红雯兄妹四人,大弟弟也是被寄放在老乡家。父亲去接他时,懵懵懂懂的大弟弟正趴在井边玩。曹火星慢慢地把儿子抱在怀里,流下了眼泪。
在曹红雯眼中,妈妈性格粗犷、热情,到哪都能交一大堆朋友。爸爸则性格内敛、不善言辞,但温柔、细致。他们一起从革命岁月走来,感情深厚,性格也十分互补。他们家有一台缝纫机,总是爸爸用,给他们姐弟几人做衣服。弟弟长得快,爸爸隔三差五地就要用布给他接裤腿。
到了天津,曹火星一家人初团聚时,住在一间房子里,中间用柜子挡着。孩子住一边,他和妻子住一边。此后,曹火星任天津音工团副团长,后任天津歌舞剧院副院长、院长。白天公事繁忙,晚上,他在电灯下写歌。怕灯光影响妻子和孩子们入睡,他常在灯上蒙着一张纸。
曹火星很注重孩子的音乐教育,他们家中的每个孩子小时候都要学乐器,“他并不是让你当钢琴家,而是想用音乐对我们进行关于美的启蒙,将来是有用的”,曹红雯说。
对待孩子,曹火星很民主。“他会很仔细地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不会让你围着他的指挥棒转”,曹红雯回忆,小时候,她在一块小木头上钉了几根弦,做了一个扬琴敲击。父亲看了后,说:“有点音乐才能”。子女中,曹红雯是唯一一个从事音乐相关职业的人,在音乐出版社当音乐编辑。
在一些时候,温柔的父亲也有严厉的一面。曹红雯回忆,有一次,全家一起去看演出,剧院派车来家里接人,曹火星不让孩子们跟车,“你们腿儿着(走着)去”。
“不让沾光”,曹红雯说。父亲总告诉他们:“你们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没有什么特殊的”。上幼儿园时,曹红雯第一次学唱《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老师问她:“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她说:“不知道”。老师告诉她之后,曹红雯才知道这首歌是自己爸爸创作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曹火星曾担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事务性工作更多。曹红雯记得当时家里到晚上十点多,还总有人。曹火星更只能在业余时间写歌,因此,他开玩笑说:“我不是专业作曲家,我是个业余作曲家。”
在《怀念您——火星同志》一文中,曹火星共事几十年的朋友肖云翔回忆,平日里,曹火星总是不声不响,对待同事,平易近人,同他接触,总有一种亲切感。在工作中,和同志们遇到意见分歧的地方,也很少见他与人争吵、发脾气。在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后,也依然如故,不像有些人“官大脾气长”。
曹红雯说,曹火星在人群里,并不显眼。他的衣服上常有补丁,20世纪50年代出国演出时定做的一身西服,一直穿到80年代。他最喜欢吃的就是红薯和棒子面菜团。曹火星还给曹红雯做了一个补袜子的袜板,袜子烂了,把破袜子套在袜板上,再用布头缝上接着穿。
不忘职责
曹火星总觉得自己掌握的作曲知识少。1951年,随中国青年文工团去欧洲考察时,曹火星看了180多场演出,接触了大量西洋音乐,做了整整三本笔记。1956年,曹火星开始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专家班里学习作曲,系统地学习了作曲、和声、复调、配器等课程。因还要忙于行政工作,曹火星以旁听生的身份学习。每天,他都骑着自行车去上课。一次,自行车坏了,他推车跑着去上课,迟到了,差点被苏联专家挡在门外。
经过专业学习后,曹火星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曲调、风格也更加多样化。第一个五年期间,曹火星创作的《我们的祖国到处是春天》被老百姓广为传唱,并被印成唱片发行。1958年,曹火星以中国民间故事《石义砍柴》为原型,编剧、作曲创作了大型民族舞剧《石义砍柴》,在全国巡回演出了200多场。
曹红雯记得,那段时间,父亲每天晚上都趴在桌子上创作,第二天早上,抹着熬红的眼圈,拿着热乎、刚写出来的曲子,立刻到剧院组织演员排练。为了醒神,他常端盆冷水,把脚泡在冷水里。她和妹妹还常拿着铅笔和尺子帮爸爸在写音乐总谱的纸上打格。
曹红雯刚到音乐出版社工作时,父亲交代她要认真工作,不要挑肥拣瘦。一次,出版社要给员工涨工资,但当时只有三分之一的优秀员工能涨工资。群众评选时,曹红雯排名第一,但最终涨工资的人中却没有她。她特别难受,生怕爸爸怪她给自己脸上抹了黑。回到家后,曹火星却对她说:“你放心,我知道你是好样的,国家现在困难,你缺钱,爸爸给你。”
“他会站在党的角度做你的工作”,曹红雯说。
1994年,70岁的曹火星又回到了堂上村。当时的村支书李增军扶着他从108国道下来,走过一条都是石头的小道,跨过一条小溪,来到了当年他住的中堂庙的东厢房。推开虚掩的门,曹火星看了看,确认这就是他当年创作《没有***就没有中国》的地方。当年他教唱歌的几位儿童团成员也来了,当年的孩童彼时都生了白发,但看见他高兴得又蹦又跳。
几个月后,为了筹建曹火星在堂上村的纪念馆,李增军等几人去了一趟天津,找曹火星集资料。在天津音乐协会的办公室,李增军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当年在堂上村做这些工作时,都是怎么想的?”
曹火星说:“我们当时想的就是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一定要坚持革命,坚持抗战,把日本鬼子早一天赶出中国”,语气温柔且坚定。
在创作的1600多首歌曲里,曹火星大部分都是为党、为人民而写。他也创作过关于爱情的歌曲,但因时代局限,他的爱情歌曲都比较含蓄,人物都很有理想,《红花花等你胜利后》是他在1948年创作的歌曲,表现出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农村少女对参军的心上人懵懂而又赤裸、火热的爱。
1994年,曹火星离休。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曹火星总呆在书房里,坐在钢琴旁,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拿着笔继续写歌。他写了《江南柳》《水之乡》等抒情歌曲。“年轻人喜欢什么,他就迎合着变化,写一些新颖的作品”,曹红雯说。但他仍不忘自己的职责,住院治疗期间,还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创作了歌曲。1999年,曹火星因病去世,享年75岁。去世的前几天,他还为纪念新中国成立50周年,写下了歌曲《啊,我叫中国!》。
参考资料:
《祖国在我心中——怀念火星同志》张学新
《怀念您——火星同志》肖云翔
《掌握时代脉搏的作曲家——火星》王巍
《难忘的岁月,难忘的友情》王莘
《曹火星与》曹红雯
编辑 胡杰 校对 王心
女生唱的歌词所有认识我,全都认识我是什么歌
《灭亡》(中篇)1929,开明
《无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1931,开明
《复仇》(短篇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1933,良友
《砂丁》(中篇)1933,开明
《电椅》(短篇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又名《激流》)1933,开明
《萌芽》(中篇,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194O,开明
《利娜》(中篇)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1940—1945,开明
《星》(英汉对照,中篇)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还魂草》(短篇集)1942,文生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集)1943,文生
《憩园》(中篇)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1946,良友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
《纳粹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选集》(短篇、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选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集)1957,少儿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选集》(短篇、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声集》(散文、短篇合集)1959,人文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
《猪与鸡》(短篇)1959,作家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
《李大海》(短篇集)1961,作家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8—1980,四川人民
《海的梦》(中短篇合集)19,人文
《烟火集》(散文集)19,人文
《随想录》(散文集)19,香港三联
《巴金中短篇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1-10卷,、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香港三联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百花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
《巴金》(短篇、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
翻译著作: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
《草原故事》(短篇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生
《门槛》(短篇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与子》(长篇)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迟开的蔷薇》(短篇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生
《处女地》(长篇)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生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
《草原集》(短篇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1959,人文
学堂乐歌有哪些负面影响?
《全都认识我(教材歌曲即兴配弹)》》简谱由susanguitar用户搜集整理,包括 《未知 《全都认识我(教材歌曲即兴配弹)》》 歌词、包括 《未知 《全都认识我(教材歌曲即兴配弹)》》 钢琴谱、包括 《未知 《全都认识我(教材歌曲即兴配弹)》》 简谱等内容,《未知 《全都认识我(教材歌曲即兴配弹)》》简谱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自主上传、投稿、分享提供的,欢迎浏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课本全部歌曲
这是我以前收集的资料,请自行整理。还有一些,由于字数原因,发不了。
在当时,无论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或是维新派的人士,对建立新式学堂和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唤起民众(主要指青少年学生、也包括新军士兵)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以维新派为主的知识份子,还有意识利用它向青少年进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教育,希望最终达到象日本那样、实现“变法维新”的政治要求。这样就使得本来应是主要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美育和普及音乐知识的普通音乐教育,担负起大大超过其原有使命的负荷。但正因为有了这个与千百万人民、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出发点,人们对在当时推行学校音乐教育和传播学堂乐歌给予了难以想象的热诚,使得对这项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涂上了一层崇高的神圣光彩、和赋予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时代紧迫感。
根据现存所掌握的资料的初步分析,具体可分为下列几类:
1,通过不同的角度强烈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这在当时是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主流。代表性的作品有《何日醒》、《军歌》、《中国男儿》、《汉族历史歌》、《黄河》、《十八省地理历史》及沈心工作词的《体操—兵操》、李叔同作词的《哀祖国》、和《祖国歌》等等。
2,欢呼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的,代表性的作品有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华航琛作词的《光复纪念》、沈心工词、朱云望作曲的《美哉中华》等。此类歌曲大多产生于辛亥革命取得成功之后。
3,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所谓“军歌”,例如《出军》、《出征》、《从军歌》、《妇人从军行》、《海战》、《陆战》、《炮兵歌》、《行军》、《学生军》等等。这可能是当时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受了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并与一些爱国知识份子切望迅速实现“富国强兵”理想的迫切心情有关。
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代表性作品有秋瑾作词的《勉女权》、沈心工作词的《女子体操》(又名《体操》〔女子用〕)和《缠足苦》、冰兰作词的《天足乐》、叶中冷编的《妇人从军》、华航琛作词的《女革命军》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这些歌曲中都没有非常鲜明地提出“男女平等”的口号,也没有更深的触及这个问题的反封建实质,主要只是号召妇女要自强、自立,争取自己应得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在李叔同编的歌曲《婚姻祝词》的歌词中,则提出了要改变“男尊女卑”、要实现“权力平分”的思想。另外,这类题材的歌曲的数量还比较少。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人能大胆提出这个问题,其意义就不可低估。
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的题材,如《格致》、《地球》、《电报》、《运动会》、《跳舞》、《文明婚》、《辟占验》、《游猎》、《划船》、《铁路》、《博览会》、《演说》、《英文》、《地理》、《阅报》、《竞争》等。在这些歌曲中,有的还同时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6,结合学校的生活现实主要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审美教育的题材,代表性的作品有《勉学》、《始业式》、沈心工作词的《祝幼稚生》、曾志编的《蚂蚁》、沈心工编的《赛船》、《竹马》、和《龟兔》、叶中冷编的《春之花》、吴怀疚作词的《春游》、李叔同作词作曲的《春游》、和作词的《送别》、《忆儿时》、《西湖》等。这类歌曲在当时的学堂乐歌中数量不算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深受当时广大青少年所喜爱,因而流传面也比较广。
7,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道德的题材,如陈颂平作词的《尊孔》、康有为作词《演孔歌》、胡君复编的《忠君》、《五伦》、和沈心工作词的《孔圣人》等。过去曾对这些歌曲认为主要出自洋务派、立宪派文人之手,其实当时即使是维新派的文人也还认为忠君和尊孔是天经地义的传统道德.因此,在他们所编写的歌曲集中也包含有这一类的歌曲,尽管,总的说,数量是很少的.因为,无论如何这样的题材内容已不再那么吸引人了,这些歌曲实际上也很少得到广泛的流传。
“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末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1898年5月向光绪上书:“请开学校折”中提出的。“维新变法”失败后,以为首的“改良派”文人仍积极为之进行呼吁。一些拥护教育、音乐改革的爱国知识分子如萧友梅、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等,先后主动到日本考察日本从“明治维新”后积极开展的新型学校唱歌的经验、方法和学习西洋音乐知识技能,以便在国内效法推行。特别是1903年沈心工首先在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龙门师范、务本女塾等校的具体实践,引起迅速广泛的社会影响。许多拥护拥护推行改革的知识分子自动动手编写“乐歌”,以便通过乐歌的习唱,对年轻的学生灌输新的民主主义的启蒙教育。一时间大批各式各样的、提供新学堂习唱的唱歌本、乐歌教材等纷纷得以出版发行。因此,“学堂乐歌”首先是一种教育改革和资本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历史现象,当时,许多积极参与推行“学堂乐歌”的先辈们,对此从政治启蒙意义上的考虑要大大超过其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
根据日本新式学校唱歌的经验和中国当时的国情,我国“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也是以在学校内集体歌咏、并通过学唱这些歌曲学会西方的记谱法(五线谱、简谱)和基本乐理的知识。但是,对于这些歌曲的编写,当时一般都取以外国(日本、欧美)现成歌调配以我国自编的歌词给以填配而成的,而以我国传统音乐的音调来进行填配的歌曲相当少、以我国音乐家自创曲调来编写的更少。此外,当时这些歌曲大多取“单音歌唱”(即齐唱曲调)的方式,而极少以多声合唱的方式。此外,除了李叔同外,一般对伴奏均无特定要求。
世纪初——学堂乐歌时代(1901-1912)
学堂乐歌
——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 王玫
内容提要 在古代几千年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东方乃至世界的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自先秦到明清,可谓代代有高峰,蔚为奇观。近代,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突然面临许多新问题。甲午战争“庚子”之后,出现了照搬日本模式和欧美模式的教育体制——学堂乐歌。本文从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内容、形式和发展经历四方面的详细阐述,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
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
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自1860年起,清为抵御外辱,为培养急需人才,开办了新式学校,尽管在这些学校中,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学校音乐教育,但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出现作了教育体制上的准备。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一次又一次丧权辱国的条约,迫使政治精英们认识到,只有向日本学习,走西方的路,才能避免亡国的危险。由于地域、交通运输和通讯的局限,中国人看到的世界首先是日本那块“扶桑岛国”,于是效仿日本成了一时之风。康有为与一起热情宣传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教育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科,发展音乐教育,记述乐歌作者和评论作品,提出改革音乐的主张。康有为主张:“远法德国、近效日本、以定学制”;认为:“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缺者。举国无一人能谱,实为社会之羞也”“乐堂渐有发达之机,可谓我国教育界前途一庆幸”。
为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近代学校制度,清颁布了一系列章程。其中,1903年颁布的《重订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规定》中就将“音乐”列为必设课程之一,授课对象以女子师范学堂的学生为主;1907年又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章程规定,在女子初、高两级小学堂开设“音乐”课;1909年后,在《修正初等小学课程》中更是明文规定,凡初等小学堂中必开设“乐歌”课以及在高等小学堂中需增设“乐歌”课。1912年共和国建立后,尽管政治、经济的混乱仍然困扰着各阶层的中国人民,从当时的教育主管部门讲,对于继续推行新的教育体制和发展新的学校音乐教育还是重视的。在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的少数城市(如成都、昆明、武汉等)中也可以看到取得了明显新进展的明证。这些在教育事业上的建设是当时推进学堂乐歌事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基础。例如李叔同就是由于在浙江两级师范的教学才促使他继续进行其创编学堂乐歌的活动、写出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作品;又如1914年四川省高等师范学校创设了“乐歌专修班”,聘请回国不久的叶伯和为其音乐教授,他不仅在那里开设了一系列音乐方面的课程、还为此编写了不少学堂乐歌(见顾鸿乔的《叶伯和和他的“中国音乐史”》,载《音乐研究》1989年第4期)。
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
学堂乐歌的创作,处于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起步阶段,它是许多严肃的学者努力探索的结果,他深受维新运动和维新思想的影响。同其他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样,在音乐创作上也大胆吸取,只要认为有用,均可“拿来”。
当时学堂乐歌歌曲基本上是以与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或线谱记载的、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这一点后来在对小学开设音乐课的大纲中把授教“单音歌曲(即指齐唱曲)”作了明文的规定。至辛亥革命前后,开始有少量的合唱曲(当时称之为“复音歌曲”)。有极少数的作品还附了简单的钢琴伴奏谱。这些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填以新词而编成,而由编写者自作曲调的数量极少。这可能与我国过去对诗、词、曲等可咏唱的作品的创作方式就是根据现成的歌调、曲牌填以新词有关,同时也与当时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人懂得专业作曲技术的极少有关。
后来逐渐改为选取欧美的歌曲来进行填词,沈心工曾对此点专门作了自述。例如,沈心工编的《勉学》是根据美国艺人歌曲《罗萨·李》的曲调进行填词的;而他编写的《拉纤行》是根据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的曲调填词的;沈心工作词的《话别》,是根据原法国民歌《一个半小时的游戏》的曲调填词,而且这首歌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此外,象李叔同编写的《送别》,是根据美国通俗歌曲作家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李叔同编《大中华》,根据意大利作曲家贝里尼的歌剧《诺尔玛》第一幕第三场中的乐队进行曲曲调填词;叶中冷编《跳舞会》,是根据当时英国国歌的曲调填词的;冯梁作词《尚武精神》,根据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所作的喜歌剧《乡村卜者》中一首舞曲曲调填词的,等等。
以我国民族音调填词的学堂乐歌数量不多,代表性的歌曲有:秋瑾作词的《勉女权》(与华航琛作词的《体操》同调);沈心工作词的《缠足苦》(与沈心工作词的《苍蝇》同调);沈心工作词的《茶歌》;华航琛作词的《女革命军》;李雁行和李倬编的《女子从军》;文君作词的《桃花院》;以及前述李叔同作词《祖国歌》等。
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既存在客观的原因,也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客观原因是:一方面由于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最初就是参照日本早期学校歌曲的经验发展起来的,而他们开始就是主要取外国的现成歌调进行填词的;另一方面,当时我国热情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作者多数是留学国外的、或国内积极赞成维新的新派知识份子,他们中多数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特别是民族民间音乐不甚熟悉;同时,从本世纪初清廷转而支持“废科举、办学堂”的改良主张,为了满足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堂急需学校的教师,曾一度大量聘请日本的教师来我国担任教学,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和“蒙养院的保姆”(即幼儿园的保育员),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则更不熟悉。主观原因是:当时我国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主要就是引进欧美和日本的体制和经验,而要改掉的主要就是与封建体制密切相连的传统旧文化(包括传统的“旧乐”),因而当时确实不少有改革要求的知识份子认为只有用西乐才能起到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效果。尽管当时这种思想认识是符合大多数积极拥护改革要求的进步主张,但今天看来应说是存在一定片面性的。因为事实上象以我国的传统音调进行填词的《祖国歌》和《勉女权》都是当时比较受欢迎的学堂乐歌,它们也并不因此给人任何萎糜不振的影响。当然,在辛亥革命之后,这种现象也逐步有一定的改变。
学堂乐歌的代表作有哪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课本全部歌曲:
第一单元:我的祖国
歌曲:《我的中国心》、《一个妈妈的女儿》
第二单元:美丽的草原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第三单元:星空畅想
歌曲:《我爱》、《蓝天向我们召唤》
第四单元:外国音乐
歌曲:《小小少年》、《啊,朋友》
第五单元:八音盒
歌曲:《苏珊娜》
第六单元:奥林匹克风
歌曲:《我和你》、《阳光体育之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本全部歌曲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歌曲:《感恩的心》、《爱的人间》
第二单元:八音盒
歌曲:《蓝色的雅特朗》
第三单元:环球风
歌曲:《卡普里岛》、《拉库卡拉查》
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
歌曲:《举杯祝福》、《爱我中华》
第五单元:母亲河
歌曲:《长江我的家》、《保卫黄河》
第六单元:告别时刻
歌曲:《毕业歌》、《友谊地久天长》
求人教版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本目录,谢谢。
主要代表作有《送别》《春游》。
1、《春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花黄,柳花委地荠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在浙江一师任教期间,李叔同的音乐创作也进入最辉煌的阶段,《春游》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首分声部合唱歌曲,而他填词的《送别》更是成为学堂乐歌的代表作。
2、《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是李叔同作词的一首清凉歌,也是李叔同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的内因,还有着鲜明的外力作用。它“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对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新式学堂内开设的“乐歌”课,就是仿照西方学堂的教育体制所设立的。最初我们是学习的日本人的办学方法。
之所以学习日本,是因为它从1868年明治维新后,开始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和教育体制,在亚洲成为了一个“西方化行为方式和封建主义思想混合体”的社会,在综合国力方面全面超越中国。
百度百科-学堂乐歌
聂耳是怎样为 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
人教版小学音乐课本的目录和内容我们已收集归纳整理成册,放网盘免费分享,请查收!
《小学阶段语文、英语、数字、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科学等》百度网盘大全
链接:s://pan.baidu/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提取码:1234
对于小学阶段所涉及到的各科各类资料,我拍改们都收集、归类并定期更新。欢迎有需求的家长、老师收藏。
1935年2月,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
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 。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扩展资料:
义勇军进行曲社会影响: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精选了《义勇军进行曲》不同时期21段珍贵录音,编辑出版了《〈义勇军进行曲〉录音珍版典藏》唱片。10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举行了60位书法家同书国歌展览。
2010年5月9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人民画报社主办了《国歌》大型主题书法集 。9月9日,以《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为中心而创作的电视剧《国歌》在中央电视台与湖南卫视播出 。
2011年,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建成国歌广场,并为国歌的词作者田汉与夫人安娥塑像 。7月,以聂耳与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为核心内容的音乐剧《国之当歌》开始演出 。
2015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纪念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 。5月15日,“爱我中华·唱响国歌”暨《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青少年文艺汇演活动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该活动在全国十几个分区开展? 。
2015年18日,上海地方志办公室推出了首本国歌画册,收录300多幅 。8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委约音乐评论家陈志音创作了《我们的国歌》。同月20日,艺术家秦怡参加央视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录制,在节目中讲述了国歌的故事? 。
2016年9月2日,纪念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80周年巡回展在南京启动。
百度百科-义勇军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