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春山什么典故
春晚上春山是魏晨、魏大勋、白敬亭演唱的。春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魏晨、魏大勋、白敬亭三位小生演唱的歌曲《上春山》。这首歌曲不仅展现了三位小生的青春活力和音乐才华,也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上春山》是2023年10月创作的,曲作者张超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贵州当地少数民族民歌、民间音乐的元素。张超在创作过程中,使得旋律越真实、越真诚,就越能打动人,但不写得过于复杂、笼统;此外还要好听、好唱、好记。词作者玉镯儿为《上春山》填词时,她感受到万物复苏、草木葱茏的春意,还想到了一系列春天的节庆和民俗乐事——在贵州很多地区,自古以来除了春节,还很重视农历三月初三,现在又叫爬山节、爬坡节,有登高赏春的节俗,将歌名定为《上春山》。她希望在歌词中表达在这个春天与大家相约一起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去看贵州的每一座山,在里面希望大家能在歌曲中感受到春天的问候和祝福。配合音乐的整体风格,她选择了带有诗意和古文色彩的白话语言,许多意象都能在古典诗词中找到对应,巧妙的串联与化用,最终在2个小时的时间创作了这首《上春山》的歌词。在《上春山》的编曲过程中,潘安昕运用了大量的管弦乐来烘托氛围。由于这是一首描述了春暖花开时节,亲朋好友相聚一堂登高踏青的歌曲,所以潘安昕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一副其乐融融的画面,并用了大量的民乐把喜庆欢快的感觉营造出来,大气与喜乐两种元素融合起来,便塑造了这首朝气蓬勃的编曲。完成后,歌曲小样送到央视春晚节目组后一稿通过。
上春山什么典故
《上青山》是魏晨、魏大勋、白敬亭演唱的歌曲。于2024年2月9日在《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首播。上青山歌曲原唱:白敬亭: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魏大勋:春色闹人不得眠,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春花儿开遍呢喃的燕,春风得意正少年。魏晨: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今天原是平常一天。合: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魏晨:山上儿童放纸鸢,山下游人纷纷追画船。白敬亭、魏大勋:东风拂人面落花作簪,踏遍春山不思还。合: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今天原是平常一天,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今天原是平常一天。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我上春山约你来见,看花人只觉春光太短,与你相约一生春天,灿烂的笑,似今年,灿烂的笑,似今年。
《上春山》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歌曲。在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首唱。这首歌里巧妙化用了许多古诗词,听来歌词朗朗上口,曲调优美,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景致中。运用的古诗如下: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这句歌词中运用了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中的诗句。原文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意思是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在“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这句歌词中了三月三是上巳节,古代很重要的节日,文人雅士相约祭祀宴饮、曲水流觞、踏春野游。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三月三日》中曾写过“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意思是三月初三上巳节,诗人在绘着精美壁画的堂舍,望着窗外簌簌而飞的柳絮,燕子在殿堂下自由穿梭。唐代诗人戴叔伦在《苏溪亭》中写道“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意思是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这句歌词中的人间四月天出自民国才女、诗人林徽因1934年创作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用“人间的四月天"来表达美好的情感。
“一江春水绿如蓝”这句歌词中“一江春水”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绿如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意思是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春色闹人不得眠”这句歌词改编自宋代诗人王安石《夜直》中的“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意思是夜晚的春色美得令人难以入睡,只见花影随着月亮的移动,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出自无名氏的“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花儿开遍呢喃的燕”这句歌词出自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的“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春风得意正少年”这句歌词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思是迎着浩荡春风,从容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
“山上儿童放纸鸢”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意思是村庄里的孩童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趁着春风正好连忙放飞纸鸢。
“山下游人纷纷追画船”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中的“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意思是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
“踏遍春山不思还”出自自宋代词人葛郯的《念奴娇·和人》:“踏遍春山,归来高卧,笑濯沧浪足。”“不思还”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闻黄鹂》:“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意思是我如今跌落在家乡的千山万水之外,就像楚地客家人那样不再想着回到家乡。
“看花人只觉春光太短”出自唐代李白的《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鸟去天路长,人愁春光短。”意思是鸟都埋怨天路悠长,我更忧愁春光短暂。